P雨水收集模块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蓄水池的蓄水效率与使用寿命,需严格遵循“标准化流程+精细化操作”。以下是从前期准备到后期调试的全流程施工指南,适用于多数民用与市政项目。
一、施工前期准备
1. 现场勘察与设计:结合地质报告、场地平面图,确定蓄水池位置、尺寸、深度,避免与地下管线、构筑物冲突;根据汇水量计算模块组数、配套管道直径及过滤消毒设备规格。
2. 材料与设备进场:核对PP雨水收集模块的型号、数量、检测报告,确保模块无破损、卡扣完好;准备挖掘机、起重机、水平仪、土工膜、过滤层、管道等施工材料与设备。
二、核心施工步骤
1. 基坑开挖与处理:按设计尺寸开挖基坑,预留30-50cm工作面;基坑底部平整压实,压实度≥95%,铺设10-15cm厚级配砂石垫层,再浇筑5-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,确保基础平整、承重均匀。
2. 防渗层铺设:在混凝土垫层上铺设HDPE土工膜(厚度≥1.5mm),土工膜搭接宽度≥10cm,采用热熔焊接,焊接处需做渗水检测(无渗漏方可继续施工);侧面及顶部土工膜需延伸至基坑边缘,做好固定防护。
3. 模块拼接与安装:按设计图纸摆放模块,采用卡扣式拼接,确保模块排列整齐、拼接紧密,无错位、无缝隙;安装过程中用水平仪校准,保证整体平整度,避免局部凸起或凹陷;模块顶部预留检修口与溢流口,位置对应管道接口。
4. 过滤与管道安装:在模块进水口安装粗格栅(拦截大颗粒杂质),模块与管道连接处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,确保不漏水;安装进水管、出水管、溢流管,管道坡度符合设计要求(一般为1%-3%),便于雨水流动与排空。
5. 回填与绿化:模块顶部铺设土工布(防止泥沙渗入),再覆盖20-30cm厚种植土或级配砂石;分层回填压实,压实度≥90%,避免机械直接碾压模块;若场地为绿地,可直接种植植被;若为停车场,需在回填后铺设植草砖或沥青路面。
三、后期调试与维护
1. 试水调试:向蓄水池注入清水,浸泡24小时,检查模块是否渗漏、管道接口是否漏水,同时测试水泵、消毒设备的运行状态,确保供水稳定。
2. 日常维护:定期清理格栅、过滤层的杂质(建议每月1-2次);雨季前后检查模块拼接处、管道是否完好,及时修复破损部位;每年对蓄水池进行1次全面清洗,保障水质达标。
